顛峰期的Longines 上世紀60年代軍艦Flagship cal.341環形上鏈機芯保養

Text: Yvonne Li(Founder of Y&N Watch Partners) Photo: Y&N Watch Partners

最近我們工作室收到一枚上世紀60年代古董浪琴的保養委託,錶主古董錶收藏之路並非很久,但由於身邊識錶高人眾多(「有錢任性」),令他的收藏不斷優化,且精品頻出!所以即使這只是一枚表面看來平平無奇的三針日曆自動上鍊浪琴,也讓我們絕不敢掉以輕心。果然,當我們打開機芯底蓋的剎那,欣喜不已,Nicky Sir嘖嘖稱讚,這就是巔峰時期浪琴的豪橫!

浪琴Flagship 18k金殼 搭載cal.341機芯

Flagship軍旗系列推出於1957年,我們今天保養的這枚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後,除了錶針有稍許氧化的痕跡,其餘狀態保持極佳。錶盤採用18k金製造,

而搭載的cal.341機芯從工程學角度來看,無疑更是是浪琴顛峰期最好的自產機芯之一。

下面就和筆者一起來欣賞一下這枚Cal.341機芯。Cal.341搭載17石,其中5顆隱藏於自動陀的ball bearing之中,上一隻在我們工作室見到過將紅寶石用於ball bearing的手錶是百達翡麗的自產機芯:Cal.27-460, 其中搭載7顆紅寶石。

在自動上鍊部分,Cal.341採用了非常罕見的環形上鍊的方式:自動陀基本上是一個環狀的零件,其中一部分(通常是圓周的一半)加裝了重陀,使整個環形一半輕一半重,不管腕錶怎麼放置,重的那一邊因為引力的關係會朝下,達到與普通機芯用的自動陀一樣的旋轉效果。然而,光是能旋轉還不夠,環形自動陀的內緣設有輪齒,藉此就可以與自動上鍊輪系相連,達到上鍊目的。

第二個引起我們關注的就是Cal.341的整體夾板結構與同期的大部分錶完全不同, 部分夾板螺絲是底部鎖定結構,這導致師傅在拆裝過程中要經常翻轉機芯才可以推進維修。當然這也給維修師傅的維修在增加了難度的同時也帶來了無限的驚喜!相對於大部分手錶上鍊調時採用的sliding pinion結構,Cal.341沒有使用我們常說的離合輪,而是使用了一組搖擺齒輪結構,相對於離合輪結構它更加的穩定,而且能減輕調時過程中齒尖受壓磨損,延長零件壽命。

再看他的傳動鏈夾板,在大部分的機芯中,傳動系統的上下夾板通常一側集成於主夾板不可拆卸的,另一邊自由組裝拆卸的,以此保證齒輪系的穩定,因為手錶齒輪間隙就算偏差0.01mm都可能對走時產生很大影響。而Cal.341卻採用了上下夾板都可拆卸的設計,在現代錶中,FPJ的Resonance共振有使用類似的結構,但後者主要是出於兩個擺輪系統調節共振的需要而做出此設計,所以這在cal.341中就有點炫技了。

另外一個引起我們注意的是Cal.341的發條軸,他比一般的機芯要長很多,同時他的大鋼輪也不是常見的平面輪片結構,而是採用中間有一個套筒的結構,這樣可以套在加長的發條軸上,優點當然是可以更穩定地驅動發條軸轉動,但是我們推測浪琴可能更多是出於輪系高度之間配合的考慮。

Cal.341機芯爆炸圖

總體來說,對於一個僅有三針和日曆功能的手錶來說,Cal.341明顯是過於重工了,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款設計優雅的機芯在當時的造價也是非常之高,從資料中我們獲知Cal.341僅僅生產了2-3年,所以眾人也很難理解浪琴為何生產這樣一款機芯。有看到國外的錶友分享說是當時各部鐘錶大頭都在磨刀霍霍,勞力士和百達翡麗在自動上鍊錶上都申請了專利,所以浪琴為了避免各類專利的壁壘,所以給自己重重“加戲“,對此說法筆者卻是不敢苟同。如果你了解上世紀浪琴生產一系列“名機“:從現在看來望塵莫及的13ZN,13CH,13.33到性能極強的30l, 1268z,19AS…浪琴其實一直都是一個對製表極具情懷的品牌,為了達到自己心目中的那個高峰,他一直在突破,在實踐,在創造歷史…

但歷史也是殘酷的,彼時的浪琴已成為現代錶迷的追憶。當我們打開John Goldberger的LONGINES WATCHES這本書時,我們可以一起回顧浪琴的傳奇,而我們今天保養的這枚Cal.341, 作為浪琴傳奇的收尾篇章,也出現在最後的章節中,讓我們再次動容和尊敬,這就是古董錶修復帶給我們的幸福感。感謝每一位錶主的信任!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