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奧地利的最甜蜜獨立製錶品牌 Habring2

Text: Brian Fung

記得與總編之間的相識,就是多年前經由Maria Kristina Habring所介紹的。自從中學時代佩戴機械腕錶開始,廿多年來都是選購效有名氣的鐘錶品牌產品,直至漸漸認識到部份獨立製錶品牌之後,才慢慢學懂欣賞每位獨立製錶人背後的創作哲學、解決問題方法、個人品味喜好、各自製錶技術等等,於是便從此愛上,一發不可收拾。當中比較容易入手的,算是Habring²這個獨立品牌了。

品牌起源

Habring²是來自奧地利的一間小規模製錶工作坊,並由Maria Kristina Habring和Richard Habring兩夫婦所創立。Richard在奧地利小市鎮Carinthia內的一條村Eberndorf出生,媽媽做零售,於鎮內擁有一間售賣手錶珠寶的小店,而爸爸則做零售批發生意,擁有一間售賣鐘錶配件的公司,同時又代理製錶機器及各種零件和工具,所以Richard自幼已經接觸到與鐘錶相關的物件,對鐘錶並不陌生。到他五、六歲時,有次去到爸爸朋友位於Klagenfurt的一間歷史悠久的鐘錶維修工場,見過工作檯上各式各樣有趣的製錶工具、器材之後,便激發起他對製錶的濃厚興趣,立志要成為一位製錶工匠。

中學畢業之後,Richard去到位於Karlstein的唯一一間奧地利製錶學校,修讀了一個為期四年的製錶課程。畢業之後,他去到Kufstein一間專門復修及維修古董鐘錶的公司工作。在維修古董鐘錶時,偶爾會發覺某些鐘錶在設計上並不完美,還有改善空間,於是他便開始在工餘時間思巧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機械結構,尤其是陀飛輪的設計。工作一年之後,Richard又再回到 Karlstein的製錶學校進修,修讀高級製錶課程。

1990年完成高級製錶課程之後,Richard寄出了數十封求職信到瑞士各大錶廠,所有法語區的錶廠並沒有回覆他,唯獨德語區的IWC相約他去面試。當年還年輕的Richard一心想利用這機會表達自己對複雜機芯的想法,但可惜當時IWC只是想請維修部員工,所以沒有錄用他。幸好在機緣考合之下,CEO Günter Blümlein見到Richard求職信內對陀飛輪的見解,於是安排再次約見Richard,最後他便被IWC錄用。

遇上Blümlein這位伯樂,令Richard能夠正式開展他的事業旅途。先到瑞士Schaffhausen加入IWC,在研發部總設計師Kurt Klaus帶領下參與機芯開發的工作,一做便七年。到1997年,他被派到IWC母公司有份投資創立的A. Lange & Söhne。當時朗格正需要一位經驗豐富的製錶師,協助設立技術部及全球維修服務網絡,於是Blümlein挑選了Richard前往德國Glashütte,為朗格工作,亦同時兼任LMH集團的技術設計顧問。

2001年,Richard在一次前往Dresden的火車途中,認識在德國從事旅遊工作的Maria Kristina,兩人很快便熱戀然後結婚,組織家庭。沒料到Blümlein在2002年突然離世,LMH集團亦被賣到Richemont手上。於是Richard決定離開已工作五年的朗格,與Maria返回奧地利,在維也納開展自己的新事業。回到奧地利的第一年,他倆購入了維也納的一間著名鐘錶批發公司 Hübner的維修部。Richard負責維修工作和訓練員工,而Maria則負責文書工作。後來他們搬回父母在Eberndorf的家,一方面接收爸爸退休後留下來的公司,另一方面開始建立自己的新獨立製錶品牌Habring²,喻意夫婦二人合力的成果。

製錶創作

回顧Richard Habring已往的機械創作,對製錶業行起著一定的影響。當年加入IWC初期,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改良Calibre 375(ETA cal. 2892-2)的自動上鍊系統。當時IWC的手錶會有上鍊不足的情況,於是Richard便改良上鍊系統,而這個方法後來亦被ETA所採納,以改良cal. 2892-2,成後之後的cal. 2892-A2。後來,Blümlein想開發陀飛輪和追針計時等複雜功能機芯,於是Richard與他的伙伴便開始著手設計,六個月內便完成了陀飛輪的prototype,將機芯放進一枚Da Vinci腕錶作測試。後來Richard想到用cam控制追針計時功能,成功將模組放進基礎機芯上,亦同時可以加入三問和萬年曆等複雜功能。這個追針計時功能模組,後來成為了Doppelchronograph、Portuguese Split Second Chronograph和Da Vinci Split Second Chronograph等幾個經典錶款;而Il Destriero Scafusia更同時擁有Richard所設計的陀飛輪和追針計時功能。其後,Richard設計其他複雜功能,例如Portuguese Minute、Romana Perpetual Calendar,以及Richard最滿意的代表作Deep One機械潛水深度計等。

在2004年成立Habring²的早期, Richard主要是購入1960-70年代生產的古董機芯來改裝,例如Felsa cal. 690及cal. 760、Chézard cal. 116、Valjoux cal. 7733、cal. 7734及cal. 7737等;後來就向ETA購入Valjoux、Valgranges和Unitas作為基礎機。當時Richard的工作坊由他和另外五位製錶師組成,生產量由早期至2007年的大約每年50枚,慢慢提升至2012年的大約80枚,再到近年大約100至150枚。17年間,曾經推出過多個不同型號,例如Jumping Second、Chrono COS、Foudroyante、Doppel、Felix、5-minute repeater、Perpetual Doppel等,每個型號每年最多生產12枚。當中亦曾經奪得過四次Grand Prix d’Horologerie de Geneve的獎項,包括2012年獲得Montre Sport Prize的Doppel 2.0,以及分別在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同樣獲得Petite Aiguille Prize的Jumping Second Pilot、Felix和Doppel Felix。

Calibre A11B機芯

自2007年Swatch Group公佈ETA機芯對外供應量將會減半開始,Richard便開始考慮研發自家機芯,這項工作在2011年開展,花上三年時間完成,正好在2014年慶祝10週年時推出,成為第一款自家機芯cal. A11B。意思是 Austria、2011年、base movement。

機芯由99個部件組裝而成,直徑30mm,厚度4.2mm。4 Hz擺頻,動力儲備約48小時。游絲由Carl Haas提供,再由品牌自行以人手調教長度、屈曲和安裝;平衡擺輪避震系統則由Swatch Group的Incabloc改為KIF;LIGA防磁擒縱輪、擒縱叉則來自Mimotec;其他部件大部份都由他們在工作坊以人手製作。螺絲種類由8種減至3種,擺輪系統採用螺絲微調,主夾板及橋板則沿用傳統鍍銠實心黄銅製造,橋板邊沿切斜角,表面飾以拉絲打磨,再用藍鋼螺絲固定在主夾板之上。

裝上第一台自家機芯的Felix

Felix在拉丁語中代表「喜悅、幸運」,亦是Habring²於2014年推出10週年紀念作的錶款名字,更是第一款裝上全自家研發機芯cal. A11B的作品。Richard的製錶理念有點與眾不同,他設計偏向功能性、技術性,機芯要堅固、耐用、準確、穩定、純樸,只要基本打磨就已經足夠。機芯會調教至chronometer的級數,但又不會作COSC測試,因為這會增加腕錶的成本和售價。Richard認為,顧客可以先買一枚價格實惠的Time Only腕錶,然後,他們隨著年紀、鐘錶知識和需求有所增長時,便可以把Time Only腕錶送回Habring²進行改裝,加入各種不同功能的模組,成為另一枚腕錶,這可是製錶業界裡既新鮮又有趣的概念。

Felix的錶殼設計1960年代簡約造型為主,傳統的三層結構,直徑38.5毫米,厚度7毫米。不鏽鋼原材料來自奧地利KapfenbergBöhler smeltery,並由德國PforzheimFricker GmbH鑄造。而錶帶則來自奧地利Karnten區的Hirsch GmbH,選用非洲 Maasai駝鳥皮革以人手製作而成。錶盒以原木材料製造,當然亦都是在奧地利生產啦。由於Richard堅持簡約風格認為腕錶配件只屬消耗品,所以無論底蓋、錶冠和錶帶扣,都沒有刻上品牌的印記。不過,他們卻是十分細心的人,會在錶盒的下層放置一套指針、防水膠圈和錶冠,日後如果你不想把腕錶送會奧地利保養,又或者品牌已不存在於世,也可以找當地有經驗的製錶師,用這些零件來進行基本維修。

本地代理曾經特別訂製了一枚紅銅色錶盤的Felix,獨一無二,筆者看過後便一見鍾情,最後決定把她買下來。或許某些年之後,會把它送回Habring²工作坊進行改裝,加入某個複雜功能模組也說不定。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