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 由赤銅認識日本美學與歷史
Text: Maria Leung
高級珠寶世家Van Cleef & Arpels於2019年在本港設立L’ÉCOLE亞太區分校,透過開辦可供公眾參與的珠寶課程,向大眾傳播珠寶文化,並將傳統工藝流傳下去。一轉眼學院已經成立5週年,為慶祝這個里程碑,學院正舉行《赤銅:從武士裝飾到珠寶》展覽,大家除了可以認識赤銅這種不常見的材質之外,更可從中了解更多日本的有趣歷史。除了仙鶴及招財貓,你知道日本還有甚麼吉祥物嗎?在展覽中你便可以找到答案。
創立於1896年的高級珠寶世家Van Cleef & Arpels一直以「向最廣泛的受眾傳播珠寶文化,同時開闢嶄新的研究領域」為使命,12年前世家於巴黎開設首間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及開辦可供公眾參與的珠寶課程來實踐傳承理念。2019年再選址香港的藝術文化購物新地標K11 MUSEA設立L’ÉCOLE亞太區分校,一轉眼已經迎來5週年。

為慶祝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成立5週年,賀壽活動先有正於L’ÉCOLE舉行的展覽《赤銅:從武士裝飾到珠寶》,36件藏品包括19世紀歐洲和日本出口的珠寶,全部作品罕有地由赤銅製成,均來自巴黎私人收藏並首次向公眾展示。原來在貴金屬以外,古人會以此作為珠寶材質。那到底赤銅從何而來?它早於12世紀便在地球上出現,是一種由94%銅和4%金組成的合金,並賦予其紅色。「赤銅」的字面意思是「紅色」和「銅」。為了獲得黑色的光澤,工匠們會先利用木炭去脂並打磨赤銅,然後浸泡在化學溶液中。展覽由赤銅的歷史根本說起,闡明赤銅由武士刀裝具改裝成珠寶的演化歷程。展覽中的赤銅珠寶包羅胸針、袖扣到耳環、手鏈及項鏈,還展出從香港兩依博物館借來的兩把武士刀與一把來自中國私人收藏的刀刃。

早期的武士刀裝具通常由純金屬,例如鐵製成,然後再塗漆。漆是從樹液中提取的樹脂,在日本潮濕的氣候中,它可保護劍免受污垢及濕氣影響。但由於漆器需要逐層塗上,而每層之間又需時風乾,赤銅則沒有以上問題,赤銅裝具更可以通過鑄造大量生產,因此大約十二世紀開始,赤銅裝具便漸漸取代漆製裝具。
赤銅功用的演化





但赤銅如何由武士刀裝具改裝成珠寶?原來是源於一個政治事件。1853年,因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的黑船來航,日本被迫開啟與美國的貿易,結束了兩個世紀的孤立。隨着封建制度的廢除,武士階級亦隨之而結束,並於1876年實行禁止佩刀的法令。一向以鑄造武士刀維生的鍛匠失去了主要顧客,於是便以傳統工藝改為製作珠寶,才令工藝得以承傳。從展品中可發現,當中均描繪了江戶時代的日本景物和喻意吉祥的生物,大家欣賞展覽時不妨留意一下,青蛙圖案老是常出現,原來青蛙諧音「歸來」,代表對旅行者的保護,在日本是象徵好運的吉祥物,而且有「平安回家」的含意,於是常被刻到武士的刀具上,希望武士征戰後能夠順利歸來。此外,也有關於社會與宗教生活的場景及特徵,好像茶會、彈琴的女性及漁船等,在小小的空間上卻充滿了繁多的細節,好比欣賞微雕藝術,因此部分展品旁放有放大鏡,供大家細意觀賞。展覽由今天起直至2025年4月13日結束。

展覽詳情
展期︰即日至4月13日
開放時間︰中午1點至晚上7點
地點︰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 尖沙嘴K11 MUSEA 5樓510A室
費用︰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