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同大家講金

Text: 黑咪

踏入農曆蛇年,祝大家身體健康,金銀滿屋!無論是外國或華人社會,金都是財富的象徵,而純金更能夠保值。香港法例要求含金量達千分之999的黃金才可稱為「足金」或「Au999」;而純度達千份之999.9的,便稱為「9999純金」或「千足金」。但在腕錶上的「金」卻從來不是純金,而是左溝溝右溝溝而成。今期趁農曆新年,跟大家講金唔講芯!

在腕錶界,基本上是不可能有純金的腕錶,那是跟黃金的先天「缺陷」有關。純金本身有非常明亮的光澤、黃中帶紅、密度高,並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但其缺點卻是太過柔軟,如果用來製作日常佩戴的飾物會容易變形,製成首飾或者還可以,但製作腕錶就太有難度,於是以前的金匠想到結合黃金和不同比例的銅、鈀、銀、鎳等金屬材質製作成「合金」,而經過漫長發展後,便成為今日被廣泛運用在腕錶珠寶界的材質,並發展出K金的制度。

K其實是Karat的簡稱,代表黃金在不同K金當中的比例(即是純度)。以24K金為基準,代表的是99.9%的純黃金(即999金);18K金代表黃金比例為75%;14K金代表黃金佔58.5%,如此類推。現時腕錶珠寶界主要使用18K金,既平衡了價值(黃金成分愈高產品自然愈有價值),也確保材質有適當硬度,方便塑造成不同形狀或鑲嵌寶石。但加入不同比例的其他金屬,自然會影響其成色,而當中最常用到的成分便是銅。一般來說,加入銀或銅的金會變得更硬,因為銅比銀便宜而且顏色也更接近金色,故更常被用來製作K金,而因應銅的比例分別,業界也將K金劃分成不同的N級別。

N指的是在K金內銅佔的比例,一般來說分別有2N到5N幾個級別。2N其實即是普遍的18K黃金,當中用上約10%的銅和15%的銀,因為銅的比例不太高,故顏色亦最接近黃金;然後18K 3N黃金的銅的比例大約是12%,顏色較2N為深;4N則約有16%的銅,顏色接近現時一般品牌的玫瑰金;5N則代表銅約佔21%,K金顏色變得更紅,有時也被稱為紅金。但這個也只是大約的分法,因為在銅以外,每個品牌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加入其他金屬,例如加入鉑和鈀,令顏色更穩定。而除了18K黃金、18K玫瑰金,大家有時也會看到18K白金製作的珠寶和腕錶,18K白金其實即是白色的18K金,故主要成分同樣是75%的黃金,只是另外添加了鈀或鎳(而沒有銅),故顏色呈銀白色澤,跟經常被俗稱為「白金」的鉑其實沒有什麼關係。鉑和白金的中文經常令人混淆,很大程度是以前的人習慣以「鉑金」來稱呼鉑,然後又發展成「白金」的俗稱⋯⋯其實鉑就是鉑,跟銀和銅一樣與金完全沒有關係,是另一種元素,只是前人以「鉑金」、「白金」稱呼,才讓人誤以為跟「金」有關。

跟黃金和銀一樣,鉑的歷史非常久遠,可追溯至古埃及時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鉑成為戰時的戰略物資,於是外觀看來跟鉑相近而價格更便宜的K白金,便成為替代品而流行至今。玫瑰金的出現則與俄羅斯有關,當地珠寶名匠Fabergé在19世紀時首度將玫瑰金運用到其聞名的彩蛋設計中,玫瑰金亦在當地盛行,甚至有「俄羅斯金」的叫法。

來到今時今日,18K玫瑰金甚至有比18K黃金更受歡迎的趨勢,不少腕錶品牌也會按喜好和需要而調製自家18K玫瑰金,有些品牌希望令顏色更淡黃,另一些則更為紅潤。例如A. Lange & Sohne在黃金以外加入了銅和鋅,顏色介乎於玫瑰金與白金之間,命名為Honeygold蜂蜜金;Omega的18K Moonshine月光金加入銀、銅、鈀,顏色較一般18K玫瑰金淡但亮麗;Chanel的18K Beige米色金靈感源自Gabrielle Chanel鍾愛的米色,色澤清新淡雅;Audemars Piguet的自家Sand Gold則是加入20%的銅和5%的鈀,顏色跟沙接近,帶啡灰色調;Panerai獨家研發的Goldtech紅金調和了鉑金和銅,散發紅潤光澤⋯⋯各個品牌的自家18K金可謂「各色其色」,百花齊放,以下重點介紹其中一些較有趣的金錶物料。

Rolex:永恆的玫瑰金

說到各具不同顏色特點的18K金,當然不得不提其中一個最早研發和註冊自家18K金的腕錶品牌Rolex。雖然玫瑰金存在已有一段時間,但在石英錶革命之前的比例並不算高,當時的技術尚未成熟,要做到顏色一致且色彩亮麗的玫瑰金並不容易,成本也高,基本上是近20多年來,玫瑰金才逐漸成為腕錶大量使用的貴金屬材質。Rolex在20年前(2005年)自家研發了18K粉紅色合金「永恒玫瑰金」(Everose Gold),官方表示在黃金以外含有20%的銅以及一定比例的鉑(另有說法指還加入了鈀和銦)。玫瑰金材質本身容易隨着時間而慢慢喪失原有的色澤與光亮,生活中接觸到的化學成分例如消毒時用到的氯,也容易令玫瑰金褪色,在合金中加入鉑正好能夠穩定金屬成色,品牌亦聲稱其玫瑰金能永欠保存亮麗色澤。Rolex的Everose Gold,可謂帶領了後來更多品牌以自家成分調製和命名18K金的潮流。

Vacheron Constantin:少見的18K 3N

18K黃金(2N)、玫瑰金(4N)、紅金(5N)都算是常見的錶殻物料,近年標榜以18K 3N黃金製作腕錶的,大抵只有Vacheron Constantin一個品牌。VC在2022年時,將品牌創立222周年時(1977年)面世的經典222錶款帶回市場。當時品牌推出的黃金版復刻腕錶,特別採用18K 3N的黃金設計。因為3N合金之中銅的比例較2N高卻比4N低,其顏色介乎黃金與玫瑰金之間,更貼合1970年代時較流行的較紅潤的黃金色調。這枚腕錶設計延續當年特色,包括直徑37mm、齒輪型錶圈、錶殼5時位置馬爾他十字標誌、六邊形錶鏈節等。

Hublot:是陶瓷還是金?

雖然18K金比起22K金或是24K金也較硬,但卻仍然有機會會刮花,Hublot在2011年便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聯合研發出黃金與陶瓷複合貴金屬18K Magic Gold,根據品牌說法,直到目前仍然是唯一防刮痕的合成黃金。Magic Gold中用上陶瓷物料碳化硼,品牌首先將陶瓷粉導入矽質模型,通過冷壓處理令陶瓷粉壓製成胚體結構,然後在高溫處理下,陶瓷微粒會連接成為堅硬的多孔結構。在高溫高壓以及惰性氣體的環境下,將24K金和3%液態金合成物灌注至胚體中,直至黃金分子完全滲透並填滿陶瓷胚體的空隙,成為無縫融合的Magic Gold,比其他18K黃金和鋼都要堅硬。品牌至今推出過不少Magic Gold錶款,例如Big Bang Unico Full Magic Gold 44mm腕錶。

IWC:Armor Gold比傳統紅金耐磨

為了製作比傳統紅金更堅硬,耐磨性更高的18K金,IWC嘗試從生產過程中改變18K金的結構,最後研發出自家18K Armor Gold硬金。品牌並沒有具體透露當中的成分,但解釋這種硬金是紅金特有的新型變體,生產過程較複雜,在過程中合金的微觀結構會發生轉變,因而令材料較傳統紅金硬度更高,也更耐磨,經品牌實測,其耐磨程度比傳統18K金高5至10倍。品牌最先在2019年以18K Armor Gold硬金製作大型飛行員恆定動力陀飛輪腕錶「小王子」特別版,後來斷斷續續以此物料製作新錶,最近面世的是2024年兩款用上Armor Gold錶殻,直徑44毫米的葡萄牙系列萬年曆腕錶。

Montblanc:加入鐵的Lime Gold

不少腕錶品牌在調製「新金」時,也傾向調校其顏色深淺,例如有幾金、有幾紅。但Montblanc在2021年推出自家18K合金Lime Gold時卻超出大家的想像,合金的顏色一如其名呈淡淡黃綠色澤。一般偏紅色調的K金也會加入銅,Lime Gold卻以鐵取而代之(另外亦加入了銀),帶來暗綠色調。以Lime Gold推出的首枚腕錶為Montblanc 1858追針計時限量版腕錶,重新演繹1930年代搭載19-09CH機芯、直徑46毫米的Minerva經典軍事計時腕錶,其黃綠色調正正帶出懷舊味道。錶盤同樣配搭獨特的金色錶盤和對比鮮明的綠色元素,並用上復古風格綠色磨砂小牛皮錶帶。後來在2023年,品牌也推出了另一款採用18K Lime Gold的1858 Unveiled Timekeeper Minerva限量版腕錶。

Corum同場加映:矜貴22K金幣

談及金錶,很自然令人想起金幣錶。現時大多金錶使用的都是18K金錶殼,但因為金幣本身是用22K金製成,故金幣錶其實是含金量更高、更矜貴的22K黃金錶!Corum推出過不少Heritage Artisans Coin Watch,選用的都是美國在1850至1907年間流通的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品牌採用直接了當的方法製作腕錶,將金幣正反兩面剖開一半,作為面盤與底蓋,夾住中間的機芯,再製作外環固定兩邊。錶盤的尺寸相對寬,搭配黑色時分指針,時間指示顯眼。搭載CO 082自動機芯,錶殼厚度只有7.6mm,令腕錶保持薄身,呼應金幣原本的外形。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