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La Quête du Temps座鐘 突破製錶彊界  演繹機械藝術之美

Text: 楊文翰

十年磨一劍,繼2015年推出260週年紀念作、擁有57項複雜功能的Ref. 57260懷錶之後,江詩丹頓於今年推出再次突破製錶彊界、集活動人偶與天文時鐘於一身的La Quête du Temps座鐘,以慶祝品牌成立270週年。此座鐘經歷七年研發,擁有多達6,293個機械部件,當中包含23項鐘錶複雜功能,以及7項申請中的製錶專利;此外,活動人偶更可做出144個不同姿態,驅動裝置擁有158個凸輪,而當中8項活動人偶裝置亦在申請專利,可想而知其複雜程度有多高,且充滿詮釋品牌對機械藝術之美的演繹。

270週年獻禮之作

自古以來,人類便對深邃無垠的星空滿懷嚮往,熱衷於觀測日月星辰的天象變化及在蒼穹中的運行軌跡。基於這些觀測,人們依據日出日落、月相盈虧和四季更迭的自然規律來規範日常生活節奏,由此誕生了「時間」的觀念。而有關活動人偶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古代中國和波斯帝國。自有紀錄以來,機械活動人偶一直以獨立裝置呈現,或者僅為鐘錶增添生動的裝飾意趣。

自1755年創立以來,江詩丹頓對浩瀚宇宙的科學觀測及天文現象的深度探索,一直貫穿於品牌的時計創作之中。品牌回溯深厚的製錶傳承,從多款經典作品中汲取靈感,例如於2005年與機械動偶大師François Junod攜手打造的250週年紀念之作L’Esprit des Cabinotiers神秘座鐘;2015年推出、靈感源於1933年裝飾藝術風格座鐘的Métiers d’Art Arca座鐘;還有2017推出的Métiers d’Art Copernicus Celestial Spheres哥白尼天體球腕錶;於今年,江詩丹頓召集多個內部團隊,加上François Junod再次出手親自打造活動人偶裝置,並與L’Épée 1839共同製作出時鐘機芯及座鐘外殼,更委託日內瓦天文台Geneva Observatory的天文學家,從專業角度確保時計顯示的天文曆法資訊精確無誤,推出全新的La Quête du Temps座鐘,以活動人偶把天文學生動化,以機械之舞演繹時間流轉,精密的機械「記憶」機制將時鐘的時、分資訊傳遞至動偶驅動裝置,並以機械音樂裝置,分別播放三首專門創作的美妙旋律伴,隨着活動人偶的流暢動作。

三為一體的時間藝術

La Quête du Temps座鐘總高度逾一米,由三個渾然一體的部分組成,包括穹頂、天文鐘和基座。

The dome穹頂

玻璃穹頂的設計靈感源於一位天文學家佇立於繁星璀璨的蒼穹下。直徑達40厘米的穹頂上飾有由藝術大師手工微繪的北半球星空圖,再現了1755年9月17日上午10時日內瓦天空中的星座分佈,以紀念當年的那個時刻,品牌創辦人之一Jean-Marc Vacheron正式簽署了首份學徒合約,標誌着江詩丹頓品牌的正式成立;並逐一勾勒出沿黃道(地球視角觀測的太陽運動軌道)平面分佈的星座圖案,包括獅子座、金牛座、雙子座、處女座和天秤座,以及獵戶座、大熊座和小熊座三個仰望星空時最易辨識的星座。

為確定這一歷史時刻不同星座和恆星在天空中的確實方位,江詩丹頓與日內瓦天文台合作,進行了嚴謹的科學考證。天文學家們還發現,正是在那一時刻,不僅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四大行星齊現於日內瓦上空,更恰逢木星合日現象的發生,即木星、地球和太陽排列在同一直線上。

穹頂以堅固的弧形支架支撐,外觀形似渾天儀,致敬這一項18世紀的天文發明。懸浮於穹頂內的時間刻度,必須在確保輕盈的同時,兼顧強度與精準度,製錶師採用了鈦合金粉末燒製工藝,製作出極為精細而堅固的格柵結構,並嵌入經金箔鍍金處理的小時和分鐘數字時標。

活動人偶的頭頂鑲有金色太陽圖案,正前方是一輪立體月亮沿着半圓形平面軌道逆跳運轉;他的腳下以兩個相互嵌套的圓環代表晝夜變化;左右兩側分別為弧形羅馬數字小時刻度和阿拉伯數字每5分鐘刻度。

The astronomical clock天文鐘

座鐘的中央部分是一台天文鐘,由Calibre 9270機芯驅動,融匯多項複雜功能。正面鐘面由一系列弧形、曲線和同心圓造型的四層鏡面水晶盤組成。鐘面左右兩側分別為弧形羅馬數字小時刻度和阿拉伯數字每5分鐘刻度,以逆跳方式指示時間。12點鐘位置設有超大尺寸的陀飛輪,其視窗覆有放大鏡,便於觀察其內部構造,外緣更鑲嵌一圈長階梯形切割鑽石;陀飛輪框架亦呈現了品牌標誌性的馬耳他十字圖案。兩段式逆跳15天動力儲存顯示則設於鐘面中間部分的左右兩側,並嵌飾了青金石和月光石,呈現出從藍色到白色的漸變效果。陀飛輪的右下方設有小巧的圓形視窗,顯示萬年曆功能的閏年;而星期和月份視窗則分別位於鐘面的10點鐘和2點鐘位置。6點鐘位置設有特大圓形24小時日夜顯示盤,與陀飛輪形成視覺平衡,外緣同樣鑲嵌一圈長階梯形切割鑽石;兩圈鑽石共有100顆,總重約11.6克拉;中央飾有手工雕刻的太陽和月亮圖案立體浮雕,周邊則以手工機刻雕花飾有旭日紋圖案;外圈的24小時數字刻度轉印於藍寶石水晶玻璃圓環的背面,以圓環指示當前的小時,而白色與藍色漆面則代表晝夜的變化。日夜顯示盤的左右兩側,則以逆跳式指示日內瓦緯度地區的日出和日落時間。而鐘面下半部分的半圓弧形水晶刻度環上,亦設有逆跳式日曆功能,以手工雕刻的金質太陽造型小指針指示日期。

座鐘的背面鐘面中央呈現以礦物玻璃製成的北半球星空圖,鐫刻金色星座和恆星圖案。透明星空圖下方設有固定的深藍色橢圓金屬盤,顯現觀星者真實視角觀察到的星空景象,實時呈現星座的運行軌跡,還可精準測量恆星日。比起以太陽作為參照來計算地球自轉,若地球相對於星空中的某一固定恆星為參照時,其自轉會有約4分鐘的差距:前者即一個日曆日(標準時)的時間,長度為24小時;後者則是23小時56分鐘4秒。鐘面上半部分另設有逆跳動力儲存顯示器,以特別設計的藍色指針指示。外緣環繞多個同心圓,內圈的白色大明火琺瑯圓環以黑色數字顯示月份;中圈圓環同樣以白色大明火琺瑯打造,標註季節、冬夏二至和春秋二分;外圈以12個扇形區域採用經過倒角打磨的水晶嵌片鑲嵌而成,鑲貼以金質深浮雕工藝製作的占星學中黃道十二星座的代表形象;並以立體太陽圖案同時指示當前的月份、季節和星座。最外緣則環繞一圈細工鑲嵌的長階梯形切割月光石。

The Base基座

天文鐘下方設有雙層底座,以青金石為背景,描繪太陽系群星閃耀的景象。各大行星以弧面切割硬質裝飾寶石呈現,旁邊標註行星名稱,由珍珠貝母嵌片勾勒出字母輪廓。其中,地球為藍銅礦,呼應「蔚藍星球」的壯闊瑰麗;火星為紅碧玉;木星為碎紋瑪瑙,令人聯想到星球表面繚繞的雲霧;水星則為銀曜石,再現其朦朧的暗色調。

底座下方的八角形基座內設有驅動活動人偶功能的機械裝置。當活動人偶功能啟動時,會奏響悠揚的樂音。基座外框以水晶、青金石和石英岩材質打造,裝飾精美幾何圖案,其中一側為太陽,另一側為月亮。

機械之舞

活動人偶可按序演繹三段精心編排的機械之舞,總時長為1分鐘30秒。這一功能可按需要啟動,也可設定在未來24小時內的任意時刻自動啟動。伴隨這三段舞蹈的音樂由與品牌合作多年的音樂家兼藝術總監Woodkid特別譜寫。 

第一段舞曲先以一曲美妙樂音,宣告演出即將啟幕。這一旋律來自François Junod研製的機械音樂盒,由金屬琴和哇音管組成,集成於活動人偶驅動裝置中。人偶被婉然的旋律喚醒後,先環顧四周,然後向腳下代表晝夜更替的圓環展開雙臂,再將雙手前伸,指向月球及代表月球運行軌跡的弧形軌道。最後,人偶恢復至初始姿態,標誌着第一階段完結。

第二段舞曲換以新的旋律啟幕。人偶先後抬起右臂和左臂,指向星空圖中的繁星,目光也隨之緩緩望向璀璨星河。同時,一體式的音樂盒奏響悠揚樂音。隨着音樂結束,人偶恢復靜止狀態。

前兩段舞曲中,每次啟動後,人偶的動作均為固定編排。在第三段機械之舞中,由於人偶需通過動作來指示懸浮於穹頂內的時間刻度,因此在不同的時間,人偶會呈現不同的姿態。此外,機械之舞還融入了特別考量,儘管時、分刻度的首尾兩端仍然分別為1時和12時以及0分和55分,但中間數字均為隨機排列。這是因為如果時、分刻度按數字順序排列,那麼在兩次啟動時間間隔較短的情況下,人偶的姿態會過於相似。隨機排列則可確保即使是連續的動作也能富於變化,但這也為製錶師帶來了更艱難的技術挑戰。

活動人偶驅動裝置的技術設計,旨在確保其動作盡可能如真人般自然、連貫、流暢,以多平面立體形式呈現,且頭部能夠隨手部動作靈活轉動。整個運行過程還需要保證完全靜音。豐富的姿態變化帶來了更艱鉅的挑戰:動偶不僅要指示12個小時刻度,每小時還需指示12個五分鐘間隔的分鐘刻度,總計需要完成144種不同動作。為此,製錶師專門研發出包含158個凸輪的驅動裝置,通過機械時間記憶系統與時鐘裝置連接,並伴隨美妙的樂章翩然起舞。

由於活動人偶的時間顯示功能由時鐘的走時機制驅動,且鐘面上會同步顯示時間,這就可以快速地對照兩處時間顯示是否一致。

鐘錶創新技術

座鐘中除了天文學家活動人偶外,還另外搭載一個配備發條盒的立體逆跳月球裝置。這一精密月相顯示裝置以29.5天為周期運行,110年內無需調校。月球裝置內部採用雙層結構,具備獨立的機械機制和隱藏於空心球體內的專屬發條盒,分別與天文學家活動人偶和時鐘裝置系統相連接。這不僅是一個自成一體的自動裝置,更是一項全新的鐘錶複雜功能。品牌為此申請了技術專利,另外6項專利申請技術中還包括:時鐘機芯驅動系統,配備兩組以不同方式運行的擒縱輪系;兩段式動力儲存顯示機制,通過正面鐘面的兩個獨立區域,分段連貫顯示總共15天的動力儲存量。 

藝術工藝

La Quête du Temps座鐘融合多項藝術工藝於一身,包括珠寶鑲嵌、硬質寶石和珍珠貝母細工鑲嵌、水晶內嵌、大明火琺瑯、機刻雕花工藝、深浮雕和線雕等手工雕刻、鑄銅雕塑、玻璃微繪等工藝。

天文學家活動人偶的形象採用傳統雕塑技法製作。首先用黏土以手工雕刻出造型模具,再分成八個不同部分,逐一採用青銅鑄造,確保人偶具備能夠靈活動作的精細關節。人偶整體高度為28厘米,優雅的身姿宛若一位翩翩舞者。鑄造完成後,各部件經過高級珠寶製作標準進行裝飾打磨及組裝。人偶身上亦採用線雕工藝手工雕刻星座圖案,並以粒鑲工藝點綴了122顆明亮式切割鑽石,代表穹頂所呈現的星座中最主要的亮星,代表星座中的主星,最後全身再以3N黃金鍍金處理。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