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Bovet製錶工房 領略品牌製錶美學
Text: 楊文翰 / Photo(manufacture visit): Louis
相信大家都知道,能夠自家生產擺輪游絲的製錶品牌,屈指可數,Bovet就是其中之一。在今年Watches & Wonders日內瓦鐘錶展前後,有幸獲邀參觀了三家錶廠,無獨有偶,三家都擁有自家生產擺輪游絲的能力。不過,Bovet卻是最慷慨的一家,因為他們讓參觀者任影唔嬲。
正如引言所說,全球鐘錶品牌多達一千多個,但有能力可以自家生產擺輪游絲的,不超過30個,可想而知,那些都是具備真正製錶實力的品牌。在Bovet的製錶工房內,除了擺輪游絲,超過95%的零件都是他們自家生產的。不單如此,Bovet更擁有自行研發複雜機芯的能力,而且屢獲GPHG殊榮。錶展過後,我們就參觀了Bovet位於Tramelan的製錶廠,以及與品牌誕生地Fleurier一石之遙的Château de Môtiers品牌大本營,更有幸訪問品牌擁有人Pascal Raffy先生,了解這位令品牌起死回生的資深錶迷,背後的經營理念。
Dimier 1738

Pascal Raffy先生於2001年獨資收購Bovet,銳意把品牌打造成真正的頂級鐘錶製造商。他於2006年收購STT集團旗下的製錶廠,包括專門研發和生產陀飛輪的STT Complications SA、生產機械機芯的STT Mechanical Movements SA、生產游絲的STT Spir-it、衝壓加工廠Aigat等,把所有生產工序重組整合,置於Tramelan的同一屋簷下,並改名為Dimier 1738 Manufacture de Haute Horlogerie Artisanale。製錶廠現時擁有 70多位員工,專責40多項不同的專業製錶技術,當中包括R&D研究開發部門、電腦銑床和衝壓零件生產、機芯組裝、品質監控等工序。Raffy先生亦同時收購了位於日內瓦Plan-les-Quates的一間錶盤廠,改名為Dimier 1738 Manufacture Artisanale de Cadrans et de Sertissages。以求自給自足之餘,亦同時為其他品牌生產錶盤和零件。因此,今天Bovet有95%的零件都能夠自行製造,包括錶盤、錶殼、機芯,以至游絲及擒縱系統。
游絲生產
曾經參觀過5間生產擺輪游絲的製錶廠,雖然各間製錶廠生產擺輪游絲的工序大同小異,但當中所掌控的技術卻是「開不了口」的商業秘密。




按不同機芯的需求,游絲的長度與扁平尺寸都有所差異。生產的過程是先把合金原材料製作成直徑0.6mm的金屬線,再透過精密的機器,把金屬線經多次工序逐步拉成0.25mm、0.1096mm,再到0.0704mm的金屬絲,到這步驟,金屬絲的誤差是 0.1微米(即0.0001毫米)以內,原本100米長的金屬線,到這刻會被拉成超過5,000米的金屬絲。之後會進行清洗工序,清洗過後,會把金屬絲從圓柱形輾壓至0.0315mm x 0.1278mm的扁平狀游絲,此時誤差更收窄至 0.0.5微米(即0.00005毫米)以內。完成後會把游絲切成所需要的長度,再以特殊的工具,把游絲捲成螺旋形,放進真空焗爐中,以不同溫度逐步加以烘烤後再冷卻,使其定型。每個步驟的時間控制、最後一步的最高溫度等都是機密。烘烤的溫度和時間,會影響游絲的硬度,而硬度則影響游絲的彈性,從而影響機芯的精準度。所以,游絲對一台機芯來說非常重要,而要掌握游絲的製造工序和技巧亦不容易。
複雜功能








Bovet擁有自主研發複雜功能機芯的能力,到目前為止,品牌已取得超過16項專利,當中包括雙面飛行陀飛輪、球形上鍊系統、Amadéo三用轉換錶殼設計、快速設定萬年曆顯示及雙面指針等。而Bovet的創意設計與機械技術,亦備受業界肯定,2018年,Bovet的Récital 22 Grand Récital贏得GPHG日內瓦鐘錶大賞最高榮譽的「金指針獎」;2020年,他們以Miss Audrey奪得GPHG「最佳女裝錶獎」,同年亦憑Récital 26 Brainstorm Chapter Two獲頒「最佳機械結構獎」;2023年又以Récital 20 Astérium奪得GPHG「最佳日曆與天文錶獎」;2024年,品牌以Récital 28 Prowess 1再度獲頒「最佳機械結構獎」,足以證明他們不單只有能力去研發複雜功能,而且成績斐然。
傳統高級製錶裝飾工藝



除了生產游絲,人手雕刻和微繪工藝亦是Bovet的強項。品牌擁有自家的雕刻工坊,以線雕、錘刻、鑿刻等多種不同的雕刻工藝,創作出匠心獨運的時計作品。當中著名的Fleurisanne手工雕刻圖案,更加是品牌多年來一直沿用至今的工藝,這種雕刻圖案的靈感源自古希臘石柱上的花朵和藤蔓,應用於裝飾錶弓、錶扣、機芯夾板,以至整個錶殼之上。



在參觀過程中,品牌工匠更親身為我們示範雕刻工藝,但當然,只用眼睛看,我們是無法感受雕刻技巧的困難,所以,早前Bovet香港代理Cortina,特別邀請了品牌的一位年輕女雕刻工匠,遠道從瑞士來到香港,教授我們簡單的雕刻技巧,雖說是「入門級」,但就足以讓我們親身體會到這種工藝的難度有多高,心定、手定、有耐性之餘,還真的要講天份。





Chateau de Môtiers

早在Dimier 1738製錶廠成立之前,Raffy先生於2006年同時購入了Chateau de Môtiers古堡。這座古堡建於14世紀,1835年由Henri-François Dubois-Bovet購入,之後Bovet家族的後人曾經在這裏居住了一段時間。直至1957年,家族後人把這座當時形同廢墟的古堡送贈予Neuchâtel省政府。古堡一直被丟空,到2006年,省政府想要把古堡出售,於是找來Raffy先生,而基於古堡對Bovet來說別具意義,所以他決定把古堡買下。









古堡位於Môtiers的一座小山丘上,佔地5,800平方米,可飽覽Val-de-Travers地區的漂亮景色,包括Bovet的誕生地Fleurier。經過大規模的翻新之後,現時古堡成為了品牌的大本營,行政、銷售和推廣、運輸物流等部門均設於這裏。古堡亦設有Bovet的時計組裝工房、品質管控等部門,還有一個小巧而精緻的品牌博物館,展出了Raffy先生私人珍藏的多件瑰寶,尤其是早年Bovet特別為中國市場設計和製造的袋錶;還有多枚Raffy先生偏愛的近代作品,絕對值得錶迷前來朝聖。
雖然看過很多錶廠,但每次的感受都很不一樣,每間錶廠都會為我帶來一些深刻體會。看過Bovet的錶廠、參觀過他們的古堡,令我最感動的,是Raffy先生對鐘錶的喜愛、對製錶的熱誠。我有理由相信,Bovet為他帶來的不是財富,相反,他所投放在品牌的金錢、時間和汗水,遠超我的想像,他得到的,應該是滿足和快樂吧。
Pascal Raffy先生專訪


Bovet擁有人Pascal Raffy先生原籍法國,在黎巴嫩出生,法國長大,曾短暫定居於瑞士,18歲時前往巴黎攻讀法律,大學畢業後成為律師,之後再於藥劑業工作。由於想多陪家人,所以決定轉換工作,機緣之下於2001年獨資收購Bovet品牌。由法律到藥劑再到製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一切並非巧合,早於孩童時代,Raffy先生已經有機會經常接觸袋錶和腕錶,因為他的祖父是一位資深收藏家,所以在他還是對鐘錶沒有多少認識時,已經把玩着珍貴的時計。
那麼,是甚麼原因驅使Raffy先生收購Bovet呢?他回答說:「那是一見鍾情!我一直對鐘錶都很感興趣。我修讀的科目是政治法律和語言。我對世界、對不同文化抱持開放態度,尊重、聆聽、學習,對我來說都很重要,這是我修讀語言的原因。而且當時我對Bovet已經頗為了解,他們在19世紀製造的袋錶令我驚嘆不已,無論是亞洲人物肖像、風景、動物,每一件都非常引人入勝。當你再打開錶底蓋,看到那精雕細琢的工藝,例如打磨、倒角、雕刻、鳶尾花圖案、珍珠貝母鑲嵌,那就是我所喜歡、所引以為傲的傳統價值和技術。當機會來臨時,我首先說,我不是那種追求數量的人,也不懂得如追求數量,所以如果我接受這項任務,去守護這個品牌的靈魂,我會樂意去做。到目前為止,我們每年的產量大概是1,000枚,要視乎新錶款會否佔用我們更大的產能。這個產量可以令我們與合作夥伴、收藏家保持更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邀請他們參觀錶廠,親眼去看,親身去感受,與工匠們互動,然後到古堡去分享我們的生活時刻。這就是我們Bovet所要保護和尊重的根源和價值傳承。」
問到Raffy先生關於Bovet的品牌語言是甚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是藝術,毋庸置疑是藝術。我還清楚記得,當我們在2001年至2006年間不斷地在錶盤上展示微繪、雕刻等不同工藝,很多人都覺得我很老派。但時至今日,在過去約十年裏,很多人又回歸到藝術、傳統、價值和不同工藝的層面之上,無論是錶盤、錶盤、機芯等 。這就是我們的精髓,我們並非一成不變地遵守品牌風格,也不是老派,我們也有更具運動風格的錶款,但我們不會追求產量,我比較喜歡精益求精,以人為本,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在重整品牌的過程之中,Raffy先生遇到的最大困難和挑戰是甚麼呢?他說:「對我而言,每個人都有其獨特個性,而最大挑戰是如何在眾多技術高超的天才藝術家中間建立和諧,令他們認同品牌價值觀、哲學,以及對細節的追求,對收藏家的尊重,讓他們對工藝的熱情和天賦得以共同發揮。」
在品牌的各個錶款中,我們不時看到有機刻花紋的錶盤設計出現,那是Raffy先生最喜歡的裝飾工藝嗎?他回答說:「的確,機刻花紋是我喜歡的其中一種傳統工藝,但也要看腕錶的整體設計,是否適合採用機刻花紋裝飾。我們每年大概生產1,000枚腕錶,當中約32-40%是特別訂製作品,很多都用上微繪和雕刻工藝。而且,裝飾工藝不單只應用於錶盤,也應用到機芯之上,那是一種機械藝術,是高超的技能。」
Raffy先生是一個非常著重家庭的人,與家人關係十分融洽,從品牌的三個不同系列的名字得以引證,他以兒子Amadeo命名品牌首創的三用轉換錶殼設計,以女兒Alexandra命名一款女裝雕刻鏤空陀飛輪腕錶Miss Alexandra,又以另一位女兒Audrey命名另一款簡約優雅的女裝工藝腕錶Miss Audrey。Raffy先生更向我們透露,如無意外,品牌將於2027年推出演化版的Miss Audrey腕錶。他亦有意減少品牌的系列和錶款數目,務求令運作和銷售更精益求精。
最後跟Raffy先生聊到的話題,是我倆的共同喜好——電單車。得知他是電單車迷,想要問問他最喜歡的一台電單車是甚麼,他說:「當初我是喜歡Harley Davidson的Softail,但現在我更喜歡一台經改裝的Triumph Bonneville。雖然我的神經外科醫生建議我不要再騎電單車,但我最近還是買了一台Vespino,可以出外走走。由古堡到製錶廠,大概是1小時10分鐘左右,騎着電單車,沒有電話的騷擾,純粹享受大自然,的確是賞心樂事。」跟Raffy先生做訪問,就好像兩個老朋友在聊天,很開心,很享受。祝願他身體健康,繼續帶領Bovet向前走得更遠。